语言选择

0791-86648385

乐竞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领导关怀 媒体聚焦 新闻中心 中恒人物 文化活动 行业资讯 视频点播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聂吉利做客江西日报李渡论坛,分享“价值增量”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时间:2023-09-21

发布者:

编者按:

近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聂吉利做客江西日报李渡论坛之产业升级篇,分享中恒地下空间“价值增量”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聂吉利董事长从质量、创新、管理、责任担当等维度介绍了中恒建设集团,并阐述了中恒建设集团如何做到产业升级,面对未来,聂吉利董事长表示在积极响应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实施产业升级战略,主动融入战略大局,大力推进建筑主业向低碳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持续提升企业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原文如下:

江西日报连版报道【李渡论坛】聚力产业升级 做优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2023年9月21日江西日报6-7连版


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出了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的工作部署,把“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列为“五大战略”之首,表明了省委把产业升级作为江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需要企业的担当作为,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发力,需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的融合发展。本期论坛邀请了多位嘉宾,就如何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做优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聚智聚力、展现作为。




卢福财

把产业升级作为“牛鼻子”战略,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奋力挺起我省产业集群“硬脊梁”

卢福财: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把产业升级作为江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战略,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来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省委全会精神,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培育、打造一批新产业集群,提前谋划变革性技术,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着力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269”行动计划指的是:主攻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石化、新能源、建材、钢铁、食品、纺织服装、航空、医药、现代家具等12条重点产业链,着力打造电子信息、铜基新材料、航空、锂电和光伏新能源、钨和稀土金属新材料、炼化一体化和化工新材料等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这一行动计划是基于江西的特色优势和基础条件之上提出的。经过多年的奋斗,江西产业实力明显提升,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双双突破万亿元,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有14个。此外,全省集群水平明显提升,工业现代化发展提级。截至2022年12月,新增省级产业集群17个、千亿元产业集群2个,赣州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然而,发展与竞争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产业链供应链遭遇严重冲击。从国内来看,发达省份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优势,对江西产业和人才产生的虹吸效应较为明显。多因素叠加,对我省聚力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带来多重挑战。我省传统优势产业链多数呈现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头弱、生产加工中间强的“橄榄型”状态,传统优势产业“大而不强”,缺少知名品牌,整体抗风险能力偏弱;产业集群现代化水平不高,产业生态不够完善,中小企业“小散弱”现象仍然普遍;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大部分市、县(区)主导产业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方面,且县域间产业链各环节出现类同。与此同时,我省产业创新能力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无论是研发机构规模还是高层次人才队伍都是短板。面对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和繁重任务,迫切需要加快推动从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双驱动转变、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要多措并举,紧紧围绕“1269”行动计划,稳健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聚力实施我省产业升级战略。一要坚持以要素禀赋为依托,提升产业集群层次。加大优质企业梯次培养力度,做好重点领域和区域布局,推动中小企业嵌入大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打造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实现要素之间的高效衔接和协同作用,强化要素配置的协同性和整合性;引导社会需求,不断提升全社会对新兴产业新产品的认同和使用,以市场需求倒逼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升级。二要坚持以基金和数字化为引领,加强集群现代化水平建设。加强战略规划和整体布局。科学合理调整区域规划,明确重大战略的空间范围和发展目标,统筹安排资源配置,推动各项战略有序推进;建立健全产业基金运行机制,尽快培养选拔一批精通产业政策、熟悉产业市场、擅长商务谈判和资本运作的政府投行队伍,围绕“募、投、管、返、退”五个方面,健全完善科学的产业项目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国内外要素资源集聚江西,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引导企业主体通过产业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网络化协同等路径形成“群聚效应”,提升国际竞争力。三要坚持产业融合协同发展行动,培育壮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融合发展为路径,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性、特色化明显的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和美誉度的集群品牌;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配套企业开展协同研发、设计、制造,“串珠成链” 加速创新产品开发与迭代升级,调优产业链“主骨架”;走产业链集群化、产业集群链式化发展之路,在产业链细分领域强化特色产业集群支撑,在产业集群内部培育发展产业链。强化区域分工协作,促进跨区域一体化定位、差异化发展,挺起我省产业集群“硬脊梁”。四要坚持加强人才培引工作,提升集群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我省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江西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加快推动科技资源向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集聚,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推动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吸引和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力争在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


江尚文

江西国控将聚焦推动全省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在产业、区域、项目三个维度精准布局、梯次推进,坚定不移地朝着“打造全国一流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目标前进,为全省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资本动能

江尚文: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明确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江西实践路径,吹响了接续奋斗的前进号角,并明确指出要“发挥好各级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推动江西国控集团聚焦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江西国控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主要领导在江西国控调研提出的“体现政府意图、运用市场手段、撬动社会资本、引导产业发展”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全省“1269”行动计划,聚焦推动全省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在产业、区域、项目三个维度精准布局、梯次推进,坚定不移地朝着“打造全国一流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目标前进,为全省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资本动能。紧扣重点产业链,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发力。一是精准构建基金矩阵,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1269”行动计划为指引,坚决扛起产业基金责任,聚焦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靶向发力、精准招商,加快国家级基金、区域基金、行业基金、市场化基金多类型基金矩阵布局,力争今年引导基金出资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累计带动产业投资不少于1000亿元,到2025年,基金出资规模不低于300亿元、累计带动产业投资不少于6000亿元,全力助推全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二是推行“链主+基金”模式,培育壮大链主企业。联合晶科能源等龙头企业,协同江铜集团等链主企业,围绕优势产业设立产业基金,鼓励链主企业强化资本带动,支持产品迭代升级,着力提升链主企业产品竞争力、研发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引领产业链提能升级。三是用好基金大会成果,加快构建产业基金生态。2023江西产业基金生态大会后,江西国控将大会汇聚的高瓴、IDG等优质GP资源分门别类、优中选优,进一步深化合作意向,成功推动73亿元的IDG产业基金至南昌,正在推动汇川技术、龙旗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各设区市,同时联合南昌市打造总面积约70亩的基金产业园,深化与知名资本机构的合作,持续打造管理人投资圈、基金产品圈、项目产业圈组成的基金生态,实现投资一批、洽谈一批、招引一批。瞄准重点区域,在促进协调发展上发力。一是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助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为加快聚集各类发展要素、高效发挥产业基金引领作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江西国控与广东、上海国资及头部投资机构成立市场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加快培育一流人才团队,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并将探索设立市场化直投产业基金,导入优质项目资源,充分激发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二是加快区域基金协调发展,推动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支持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南昌现代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的赣江新区现代产业引导基金等区域基金,加强全省产业链研究,结合各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特点,依托产业链发展主阵地,明确各地引导基金的功能定位,制定实施各地区域母基金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举措,并实施直投14.4亿元支持景德镇昌河汽车项目,构建了省市联动和社会资本参与的产业投资新格局,推动实现“一主一副、两翼联动、多点支撑”区域协调发展。三是牢牢把握开发区主战场,助推产业基金落地见效。在促成4个合计投资规模183亿元产业项目在我省开发区落地开工的基础上,持续洽谈项目10余个,落地后预计投资规模超500亿元,并深入各设区市充分掌握一线情况,对省内19个国家级开发区进行调研和服务,充分了解园区产业体系、要素成本、招商政策、配套设施、强链延链补链方向、重点招引项目,聚焦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助力开发区融入全省产业链布局、发挥好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聚焦重大项目,在突破招大引强上发力。一是重点抓好优强项目落地。建立省引导基金项目库,由引导基金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项目征集通知,省直部门、省属企业、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等推荐拟入库项目,江西国控负责搭建项目库共享信息平台,并推动建立引导基金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定期协商机制,就省级产业引导基金投资布局和重大项目研究决策,就基金投资和项目招引互通信息,力争今年实现更多优强项目招引落地。二是加大科创企业培育力度。支持省科技厅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江西省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探索天使、VC、PE、Pre-IPO、并购等投资方式,以多元化、专业化的投资理念,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025年末,力争实现投资和招引“专精特新”、专业化“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数量合计超150个,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是推动实施“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通过“帮扶一批、引入一批、培育一批”,支持我省企业资产证券化,持续帮扶省内上市公司大股东,引入上市公司迁址入赣,以设立的总规模20亿元的江西国控金石Pre-IPO基金为抓手,并发挥平台功能服务并表所属企业,扶持我省企业上市,加快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周 智

作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的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江西联通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创新领先优势,为全面落实江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实施产业升级战略一体赋能

周 智:作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的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江西联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创新领先优势,聚力落实中国联通与江西省政府共同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构建“四云、四院、两联盟、三基地、N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和生态体系,全面落实江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打造工业互联网“金字招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江西实施产业升级战略一体赋能。奋力成为江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提升“专精特新”能力的产业“领头羊”。江西联通以“1269”行动计划为重点,在深耕赛道上精准发力,助力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中国联通(江西)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近年来深度参与顶层规划,深入推进产业实践,搭建省、市两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江西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高端智库、产业先锋、金字招牌”。落实工信部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在有色金属行业,打造江钨江硬、萍乡艾特等工信部试点示范项目,与江铜集团、江钨集团联合打造我省03专项示范项目;在电子信息行业,打造赣州龙南骏亚、富尔特等一批国家级标杆项目,积极推动全省电子信息企业客户上云上平台上标识;在装备制造行业,打造工信部“5G+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完成宜春金虎集团“数字化车间”和“智慧工厂”改造;汽车行业,打造江铃集团5G智能工厂、5G自动驾驶、5G智能网联等多个示范项目;在纺织行业,依托中国联通服装制造军团、中国联通(江西)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以及智能化监控企业生产车间产量、能耗、生产效率等各项数据,为企业提供市场情报、生产指导、供应链管理和智能决策支持,实现地方政府对纺织经济的可视化、可分析智能管理。建成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平台,并接入国家顶级节点,自主建设和参与运营的标识节点中,实现标识解析注册企业1000余家,注册量4.5亿次,解析量超30亿次,全省排名第一。2022年助力全国唯一锂电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坚决当好为江西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数字底座、提供算力引擎的创新“顶梁柱”。加快构建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打造5G、宽带、政企、算力四张精品网,用好支撑发展的组合拳,夯实数字经济基础。全力加大5G网络建设力度。到2023年底,将建成5G中频基站超3万站、低频900M超3万站、整体5G基站数量超6万站。宽带精品网建设加快推进。2023年底,宽带端口将累计达402万,城市住宅覆盖率达90%;全面推进乡村宽带覆盖,乡镇主街覆盖率达85%,宽带网络覆盖、质量实现双提升。强化数字政企精品网建设,打造出一张具备低时延、高可靠性、业务快速开通能力的网络。加快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撑南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助推南昌成为我国互联网骨干网互联枢纽,促进新兴产业能级跃升;构建“四地七中心”直连香港的中国联通“智·云”数据中心,以技术创新推动节能减碳,为数字江西提供完备的创新基础设施。聚力做好为江西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网络安全保障的主力“护航员”。信息通信业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坚实基础,也是网络安全工作的前沿阵地。江西联通坚定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发挥中国联通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链长的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以及落地江西的中国联通(江西)SOC网络安全运营中心本地优势,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数据要素治理等数字经济核心安全需求,强化云网数智链安的一体化安全基础能力,联合产业链共同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团体赛”,做好与高校共建网络安全联合实验室,实现科研业务和产业资源无缝对接,打造全域全网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护航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


陈水连

赣州经开区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全力落实产业升级战略,努力打造和粤港澳大湾区无差别的营商环境,不断做优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坚持以产业集群链式发展引爆工业“倍增升级”,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陈水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并把产业升级战略摆在“五大战略”之首,提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为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施工图”和“金钥匙”。赣州经开区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全力落实产业升级战略,不断做优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坚持“优势产业+链主企业”一体培育,打造产业升级新地标。近年来,赣州经开区坚持以产业集群链式发展引爆工业“倍增升级”,形成了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双首位产业以及稀土和钨后端应用、稀土永磁电机、新材料、数字经济、区块链等N个硬科技核心领域优势产业,培育工业企业13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317家,电子信息产业获评全省五星级产业集群。下一步,赣州经开区将严格落实省委“产业链要加快做强做大”要求,抢抓产业发展风口,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紧紧围绕富士康智能制造、吉利耀能科技、金力永磁、孚能科技、澳克泰工具等链主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不断提升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整体水平,挺起“地标级”产业集群,力争今年双首位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营收突破500亿元。加快培育“产业森林”,大力实施百亿企业“大象起舞”行动、增资扩产“群马奔涌”行动、专精特新“萤火虫点亮”行动,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企业靠大联强,力争年内培育营收突破百亿元企业2家,培育营收超50亿元企业10家,培育营收超15亿元企业18家,培育形成“头部、颈部、腰部”协同发力的企业梯队。坚持“招大引强+项目建设”一体推进,点燃产业升级新引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赣州经开区将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劲动力。四季沸腾招引项目。全面推行“1/3”工作法,充分发挥开放办——牵头抓总“作战部”、追梦办——攻坚头部“尖刀连”、小分队——链式招商“突击队”、招商公司——专业招商“特种兵”的大兵团招商体系作用。今年1至8月,全区共签约项目151个,较去年同期增加39个,同比增长34.8%,签约总金额871.8亿元。下一步,将大力招引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项目,加紧与在谈头部企业跟踪洽谈,力争全年引进百亿元项目6个以上,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中国200强企业5家。锲而不舍推进项目。今年至目前,全区共安排“八大行动”项目819个,年度投资1173.94亿元,同比增长50.7%;已完成年度投资额829.8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率71%。将大力践行“九天工作法”,坚持重大项目“十天一调度”机制,深入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以及项目建设“大比武”和“沙丁鱼追逐赛”“赛马比拼”活动,重点加快推进42个省大中型项目和富士康智能制造、吉利耀能科技、孚能科技39GWh等302个工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企业入规入统,努力形成更多有效投资和有形进度,力争全年净增“五上”企业180家以上、总数超1000家。坚持“深化改革+创新赋能”一体贯通,铺设产业升级新跳板。赣州经开区将深化改革、加快创新,不断破除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障碍与束缚,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在推动产业升级中实现关键一跃。深化改革勇攀高峰。积极探索完善“管委会+公司”等运营模式,深化管委会行政改革和公司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标准体系,通过改革解决发展阵痛,不断推动开发区提能升级。加快推进深赣经济特别合作区落地,在推动高端产业导入、创新要素集聚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全力打造“特区+老区”合作示范区。创新发展蓄势起跳。深入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强攻行动,引导企业、高校、医院、科研机构等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深圳科技工业园、南昌大学、江西财大等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培育更多创新主体,力争年度“四上”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1.5%,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以上,新增独角兽、瞪羚企业5家,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金量。坚持“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一体优化,培育产业升级新洼地。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和软实力,也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赣州经开区将坚持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持续擦亮“风里雨里都在等你”企业家港湾营商品牌,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加快平台扩容升级。大力实施总建设面积1000万平方米的工业标准厂房“梧桐树”计划和100万平方米的物流共享仓“蜂巢”计划,让企业实现“拎包即可进驻、带设备即可生产”。同时,深入推行“工业上楼”,打造“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让产业协作更加配套、成本更低。推动服务提质增效。近年来,赣州经开区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出台落实助企纾困“36条”、稳经济“36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通过“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方式为企业兑现政策红利。今年8月以来,持续开展“拓市场、跑订单”助企行动,已为企业开展市场供需对接活动260余次,帮助区内200余家企业与区内外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下一步,将坚持“三同三会、三员三办”等服务制度,全面为企业提供从引进到落地、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努力打造和粤港澳大湾区无差别的营商环境。


周谷昌

鹰潭高新区作为国家03专项试点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实施铜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提升行动,奋力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铜产品朝“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先进材料”方向发展

周谷昌:作为国家03专项试点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江西省首届营商环境十佳工业园区,鹰潭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扩总量、优存量、强增量”的总体思路,实施铜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提升行动,奋力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铜产品朝“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先进材料”方向发展,促进铜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推动铜原材料基地向铜基新材料基地跨越。江南新材——铜产业链上精深加工铜企,这是鹰潭高新区即将迎来的第二家上市公司,也是继2010年三川智慧上市之后,鹰潭高新区在资本市场的再次亮相。铜基新材料是指以铜金属为基础材料,加入其他功能性元素或物质形成的合金或复合材料,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也是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所需的战略性材料,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鹰潭高新区的产业结构一直是重冶炼、轻加工。庞大的市场需求和铜本身的贵金属属性为鹰潭高新区带来了可观的产值,但“头重脚轻”的产业结构导致产业附加值不高。冶炼端发展不平衡,加工端总体处于大而不强、强而不大的矛盾期,应用端相对薄弱等成了鹰潭高新区铜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必须破解的难题。为此,鹰潭高新区把准自己在整个产业链分工上的位置,大力拓展产业链后端新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区正按照中央和省市提出的产业建设目标,围绕建设铜基新材料制造业先进产业集群进行“二次创业”,奋力推动鹰潭从铜原材料基地向铜基新材料基地跨越。“扩总量、优存量、强增量”营收突破千亿元。2022年,鹰潭高新区进入全国百强,工业营业收入总量突破千亿元。近年来,为打造铜基新材料重要基地,推动铜产业转型升级,鹰潭高新区致力“扩总量、优存量、强增量”。一方面,大力推动现有企业工艺技术设备进行改造提升;另一方面,瞄准链主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进行精准招商。为了吸引企业留下,鹰潭高新区梳理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所面临的痛点和难点。对成长型企业和成熟型企业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配套服务举措,助力企业做优做强做大。鹰潭市钲旺科技有限公司从浙江台州落户鹰潭高新区,是一家专事生产材料金属复合线材的民营企业,铜包铜和铜包铝镁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是国内最大的铜锌合金、铜包铝生产企业。该企业在鹰潭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数字化升级,目前正准备投资建设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二期生产线,预计明年营收能达到20亿元。优化营商环境促企业升级。对于铜企关心的资金、创新、人才等问题,我们拿出了对症下药的“鹰潭高新”方案。由于铜贵金属的金融属性,铜企现金流需求往往很大,需要准备充足资金来对冲铜价大幅波动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针对铜产业链的这种独特属性,我们为铜企量身定制了供应链金融“鹰潭高新”模式。供应链融资的短平快特点为铜企解了后顾之忧,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加快了产业升级的进度。鹰潭市政府还专门推出“浙商贷”,通过浙江商会担保,在鹰潭投资的浙商能获得1000万元以上贷款,加上科创贷、技改贷,企业基本不用担心资金问题。而对于实力雄厚的铜企而言,如何招引到高级技术人才似乎更让企业“头疼”。为了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鹰潭高新区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把企业需求和科研平台紧密连在一起。2022年10月31日,江西理工大学先进铜产业学院(鹰潭)揭牌,这是一家由江西理工大学、江铜集团、鹰潭市三方共建的先进铜产业学院,将推动铜产业链与教育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庞大的产业集群是科技成果转化最好的“试验田”。鹰潭高新区引进了南昌大学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推动产业往“微笑曲线”后端发力。2022年,该研究中心和三川智慧共同研究的课题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聂吉利

总产值突破万亿元的江西建筑业已成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民营建筑企业的佼佼者,中恒建设集团多项地下空间核心技术全国领先,走出了一条中国城市地下空间“价值增量”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聂吉利: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恒建设集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已连续6年实现新签合同额160亿元、产值超过120亿元的“双百亿”发展目标,开设分支机构50余个,业务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延伸到海外16个国家,每年直接或间接带动产业工人就业超5万人,是江西首家双甲级设计资质特级企业、中国建筑业竞争性双百强企业、中国承包商80强企业、全国建筑业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列江西民营建筑企业首位、江西民营企业百强第12位。质量铸造企业品牌。中恒建设集团秉承“匠心缔造精品,传承建筑文明”的使命,工程质量一次性交验合格率100%,获鲁班奖5项,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全国建筑装饰工程奖、广东省金匠奖、浙江省钱江杯、湖北省楚天杯、四川省天府杯、江西省杜鹃花杯等全国各省、市级优良工程1000余项。位于南昌县千亿建筑科技产业园的中恒大厦,更是质量铸造企业品牌的精品。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近3.5万平方米,将先进的建筑科技与丰富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是一座“鲁班标准、绿色三星、装配式、智能化、样式雷、地下空间科技”等特色深度融合的建筑精品,多项技术标准创纪录。创新引领企业转型。中恒建设集团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致力于地下空间科技的研发,开创江西建筑业同时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先河,设立省级技术中心、双甲级设计院、BIM技术中心、装配式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施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审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南昌大学等院校专家领衔技术研发团队,主编国家建设行业标准1项,主编江西省工程建设《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技术标准》,获得以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为核心、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施工技术为特色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家专利、国家级工法、省市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创新成果超300项。这些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商业综合体、水利治理、城市管廊、社区改造、智能停车、土壤和地下水治理、路基边坡工程、地基基础、桩工设备、港航工程建设等领域。中恒科技多项核心技术全国领先,已成为中国地下空间开发行业的一面旗帜,走出一条中国城市地下空间“价值增量”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管理助推企业发展。中恒建设集团坚持党建引领,传承样式雷建筑文化和太极传统文化底蕴,与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和提质增效管理深度融合。一是通过“样式雷”赋予新时代工匠精神、建筑设计、美学思想和文化传承,制定中恒样式雷企业管理标准,通过全面贯标和中恒样式雷工匠学校,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素质,持续赋能建筑主业和建筑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把太极的“立身中正,刚柔并济、和谐圆融,强身健体”融入企业,通过晨会太极拳和制度规范,在学习中感悟,在体验中进步;三是梳理企业全价值链流程管理,建立BPM管理平台,推动企业管理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和规范化。责任彰显企业担当。中恒建设集团秉承“求是、包容、创新、担当”的宗旨,累计投入超3000万元,通过捐资助学、扶贫助困、慈善捐款、建桥修路等方式造福桑梓,反哺社会。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恒建设凭借“江西·小金速度”的突出表现,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等称号。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中恒建设集团累计捐赠近200万元,被评为“抗击疫情重要贡献民营企业”。面向未来,中恒建设集团主动融入战略大局,积极响应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按照“一体两翼平台化,百年千亿国际化”的企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建筑主业向低碳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持续提升企业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致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综合企业集团。


甘少磊

博恩锐尔以“让组织再生”为使命,致力成为生物材料领域的引领者。健康产业的升级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离不开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的支持,相信江西良好的营商环境会带来越来越多像博恩锐尔这样的独角兽企业

甘少磊:前不久,江西博恩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三类注册许可,成为国产首款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类产品,这是继进口同类产品长达9年之后,国家正式批准的第二款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该产品具有多维度优点,有望被应用于更多大健康场景,惠及更多人群。博恩锐尔以“让组织再生”为使命,直接瞄准国外先进的、成熟的、技术壁垒高的明星产品,并且从立项之初就定位于此类产品的国产替代与创新升级,致力成为生物材料领域的引领者。该公司在南昌成立6年来,已取得国产高端医疗材料的突破性成就,拥有多个生物材料技术平台,配备了7000平方米生物材料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和万级洁净车间;构建了全面的研发生态圈,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相关实验室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与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友谊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知名三甲临床机构建立了密切学术联系。该公司具有完整的生物材料产业化体系,拥有专利授权20余项,各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项;产品矩阵丰富,如止血材料、组织黏合剂、组织再生耗材、细胞培养载体、明胶微载体、胶原蛋白等;另有储备产品10余项,多为国内独家、国际一流、极具市场潜力的高值耗材,其中多个产品已开展国内NMPA、欧盟CE、美国FDA注册申报工作。企业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西省种子独角兽企业,2022年晋级为潜在独角兽企业;荣获江西“双千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江西赛区)冠军、工信部 “创客中国”全国500强等称号。健康产业的升级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离不开政府、企业及全社会的支持。博恩锐尔有幸得到泰豪天使轮投资、银盈资本A轮投资、元生创投B轮投资、经纬中国、德同资本B+轮投资等超亿元规模的资金青睐,也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产业配套支持。博恩锐尔的发展,是健康产业升级中的一个缩影、一个代表,相信江西良好的营商环境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博恩锐尔”。

-返回列表-

一体两翼平台化,百年千亿国际化